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指標。這是黨對人民群眾作出的莊嚴承諾。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始終把扶貧工作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著力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目前,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各級各部門、社會各界、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持幫助下,全市上下盡銳出戰(zhàn)、精準施策,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市1006個貧困村已全部摘帽退出,10.47萬戶、21.5萬現行標準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基本實現脫貧。據統(tǒng)計,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年純收入達到10826.31元。
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戰(zhàn)決勝之年和全面收官之年,濟南必將全力以赴,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健全“四個體系” 加快推進各項扶貧事業(yè)發(fā)展
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我市健全扶貧組織體系、脫貧攻堅政策體系、扶貧資金投入體系、督查考核體系等四個體系,迅速行動,壓茬推進,加快推進各項扶貧行動。
建立完善“五位一體”扶貧組織體系。市級領導帶領幫掛團隊,對口幫扶36個扶貧重點街鎮(zhèn),累計協調投入資金2.8億多元;全市805名扶貧干部擔負著統(tǒng)籌協調、政策制定、措施落實、督導評估等各項扶貧任務;3548名駐村第一書記接續(xù)幫扶貧困村,資源和管理“抱團交叉”效應顯著;2.15萬名幫扶責任人走村入戶,進百家門、訪百家貧、解百家難,一人不漏;社會力量積極參與,1200多家民營企業(yè)、商會協會、社會組織以簽約結對、村企共建等各種形式幫扶貧困村。
落地落實“1+39+67”脫貧攻堅政策體系。我市制定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3年行動實施意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認真制定39個專項工作方案,市扶貧辦與有關部門單位先后制定醫(yī)療扶貧、孝善扶貧、扶貧專崗等67個具體意見,形成實在、管用、可操作的脫貧攻堅政策體系。
健全運行“五重保障”扶貧資金投入體系。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逐年遞增,累計投入各級專項資金20.92億元;整合投入涉農資金18.54億元;發(fā)放小額扶貧信貸3.19億元;籌集社會資金3.6億元;部門、國有企事業(yè)單位將結余辦公經費、工會經費用于幫扶貧困村和購買貧困戶農副產品,累計投入2億元以上。
嚴格實施“層層壓實”的督查考核體系。通過完善考核制度、開展督查以及明察暗訪、強化年度考核等多種形式,明確各級各部門工作職責,督導各區(qū)縣深入整改發(fā)現問題,并將脫貧攻堅納入全市科學發(fā)展綜合考核和重點工作專項考核,實行嚴格考評、獎優(yōu)罰劣。
高質量抓黨建 促脫貧攻堅不讓一名貧困群眾掉隊
船到中游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脫貧攻堅越是行進到愈進愈難、愈進愈險、非進不可的沖刺關鍵時刻,越是需要加強黨的領導,發(fā)揮好抓黨建促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的重要引領作用。為此,全市各級組織部門充分發(fā)揮組織優(yōu)勢、凝聚組織力量,確保實現穩(wěn)定脫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不讓一個貧困群眾、一個地區(qū)掉隊。
章丘區(qū)文祖街道石子口村是市級貧困村,全村206戶656人,享受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16戶39人。該村創(chuàng)新實施“黨員聯動、10戶聯保”制度,把全村劃分為5個片區(qū),全村21名黨員包206戶,每10戶一組,每片明確1名村干部和1名片長具體負責居住區(qū)域的衛(wèi)生保潔、紅白公事、鄰里糾紛等工作,實行目標承諾、績效考核、年終兌現的管理機制,激發(fā)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用黨風帶家風促民風。
同時,石子口村充分發(fā)揮駐村第一書記、包村干部幫扶主體責任作用,積極爭取幫扶政策。在保障“兩不愁三保障”的基礎上,為貧困群眾發(fā)展蘆花雞養(yǎng)殖產業(yè),實現了足不出戶就有收入,脫貧穩(wěn)定性進一步增強。同時,積極協調對接薯立方集團公司、濟南源虎食品公司等區(qū)域龍頭企業(yè),達成產業(yè)合作協議,發(fā)展產業(yè)帶動就業(yè),為村子脫貧致富夯實了基礎。
通過黨建引領,抓產業(yè)、建項目、強治理,如今石子口村的村集體年收入已達30萬元以上,由過去的“九溝十嶺二十坡的窮村”“集體收入空殼村”,嬗變?yōu)檫h近聞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市將以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為主線,聚焦脫貧質量和貧困群眾滿意度,深入開展問題排查和政策落地“雙清零”行動,對脫貧攻堅工作推進中存在的所有問題、盲區(qū)、死角,進行全面排查和清理,確保問題全解決,政策全落實。
為完成好“不落一人”的目標,我市將對21.5萬貧困人口一人不落地“過篩子”,確保脫貧效果和質量;對農村一般農戶一戶不少“全排查”,對因病、因災、因意外等原因可能致貧的困難群眾,組織開展即時幫扶,確保臨時貧困不致貧;將繼續(xù)保持合力攻堅的態(tài)勢,按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jiān)管”的要求,一鼓作氣、善作善成,圓滿完成脫貧攻堅各項任務,向全市廣大群眾交上一份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答卷。
積極推動消費 扶貧鄉(xiāng)旅扶貧讓貧困群眾獲得實實在在收入
穩(wěn)定脫貧和消除絕對貧困以后解決相對貧困的問題,是一個重大課題。為了能讓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能夠實現穩(wěn)定脫貧、不返貧,我市在鞏固當前脫貧成果的基礎上,積極創(chuàng)新幫扶模式,探索建立扶貧長效機制,搭建了愛心扶貧超市、鄉(xiāng)旅扶貧、消費扶貧、電商扶貧等載體平臺,對助力脫貧攻堅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同時,對今后解決相對貧困問題也必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其中,消費扶貧是對產業(yè)扶貧成果進行轉化的有效舉措,只有把貧困群眾生產的農副產品、扶貧基地和扶貧企業(yè)生產的扶貧產品銷售出去,形成良性循環(huán),貧困群眾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收入。
2016年10月,市扶貧辦聯合市總工會專門下發(fā)了《關于鼓勵工會經費集體福利支出助力脫貧攻堅有關工作的通知》,鼓勵支持各級各單位工會經費集體福利支出,更多地用于購買全市農村貧困地區(qū)、貧困村、貧困人口生產的農副產品,增加貧困戶收入,實現互惠互利、城鄉(xiāng)雙贏的格局。
今年3月16日,我市又印發(fā)了《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實施意見》,提出在景區(qū)、賓館飯店、機場車站、高速公路服務區(qū)等設立扶貧農產品專區(qū)專柜,引導各級各部門將工會經費職工集體福利支出更多用于購買扶貧農產品。此外,我市今年還將實施快遞下鄉(xiāng)、快遞進村工程,力爭全市各鎮(zhèn)(街道)快遞網點覆蓋率達到100%。
以長清區(qū)為例,這里的消費扶貧主要有采摘、旅游和電商三種方式,吸引線上線下愛心人士和各級單位團體參與,切實帶動貧困人口增收。到長清區(qū)游玩的市民可以參加五峰山街道櫻桃節(jié)和張夏街道玉杏節(jié),采摘中華壽桃、玉杏、櫻桃、無核葡萄、核桃、板栗、柿子等農產品,購買散養(yǎng)雞蛋、五谷雜糧等,購買的特產通過電商方式送到家中,省力省心。市民還可以報名參加名勝古跡游、生態(tài)觀光游、休閑度假游、紅色記憶游、親子研學游、美麗鄉(xiāng)村游等10條精品旅游線路,到“齊魯8號風情路”和“雙泉油菜花節(jié)”感受田園之美。